李苦禅 秋味图 1981年

读《秋味图》跋文:

秋味。见君思有酒,念尔本无肠。白石山翁诗句。尝咬菜根牙齿坚,蔬菜可养廉,可清洁身心,盖淡薄可致远,复能清心耳。辛酉夏月客桂林榕湖滨,数友朝夕畅谈,研求绘事,殊可乐也。八四叟,苦禅即题记之。

苦禅先生的行文颇有古风,“起承转合”是必须具备的:自“见君思有酒”为起,至“复能清心耳”为承,“辛酉夏月客桂林”至“殊可乐也”为“转合”。最后注明“八四叟,苦禅即题记之”。文中白石老人的诗句大有来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众人在大观园饮酒吃蟹作诗,贾宝玉即有“横行公子竟无肠”之句,可见无肠公子早有流传。写意画如此构图,颇具新意,白菜、螃蟹、蘑菇各居上下,中间以大篇题字铺满,画中秋味意浓,书法有度,酣畅淋漓,真气乃出。

李苦禅 柳石栖雀图 50年代中期

与诗画观新解

苏东坡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论受到历代名家的首肯和追随。及至苦禅先生时代,传统古诗词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国画中的诗意,或以诗句配画的形式亦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主题性绘画,最后题画名。

苦禅先生的国文基础很好,泛览历代各大名家的作品,确保他在创作中,依然保存着古诗词的意境和气韵,颇为难得。

陶渊明(靖节先生)的诗是文人画家们最常画的题材,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苦禅先生有三幅不同的构思。

李苦禅 采菊东篱下 1972年

《採菊东篱下》跋文曰:採菊东篱下,抬头见南山。悔迟老人亦有此本,可谓不谋而合矣,苦禅。

这是历代影响最大的古诗之一,画家们以此作画者多不胜数,但是能通篇阅读全诗,并理解其意的并不多。

诗的前两句首先描述了陶渊明的生活环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境界不好画。

诗的后两句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夕佳”和“相与还”尚可组画,但往往会流于俗套。“有真意”和“己忘言”就极难表达了。

苦禅先生有三幅和此诗有关的作品,《採菊东篱下》,作于1972年。此幅直接用诗中之句,但“悠然”二字改为“抬头”。传世本中还有“悠然望南山”一说。此处且不讨论。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悔迟老人”,他就是明代大家陈洪绶,晚年削发为僧,更名悔迟。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苦禅先生的用意了。他把自己排列在悔迟老人之后,且说与之不谋而合,这是文人对文学艺术传承的自觉性的体现。

李苦禅 白菊 1964年

《白菊》画中跋文:

靖节所爱依然存,赏欣者安在哉。己未初夏月,作于京华,八十二叟,苦禅。

古人多用“字”和“号”相称,以示尊敬或亲昵,此处亦然。靖节即人陶渊明的私谥,即自己给自己封的谥号。他所喜爱的菊花依然俟时开放,然而欣赏它的人还在吗?画中以一株白菊似陶公影像,孑然独立,倚仗临风,与石为伴,高洁傲霜,苦禅先生敬思古贤之情跃然纸上。这是绘画中化景物为情思的佳作。跋文承续陶公爱菊起,以安在设问收尾,频添思念之愁绪。此画构图,菊花纵立上冲,横石略斜,配托主角。再以枯枝、苔点均衡布白,展示空间,简炼概括。作品以菊之尚存,陶公安哉的氛围,发思古之悠情。

李苦禅 南山之菊 70年代

《抬头见南山》依然出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然而苦禅先生以全新的画面,诠释了他的内心世界。

“悠然见南山”轻松愉悦,是采菊间隙时的心境。“抬头见南山”本已经改变了气氛,而画中的构图全然改变了原诗的意境。南山似一尊佛像,庄严伟岸,山腰浮云环绕,云下是茂盛绽开的黄菊花,朵朵丰满,还在呈生长之势,是苦禅先生怀着严肃的心情仰视南山之尊位,或者说对先贤前辈崇敬心境。若以原诗最后两句作诠释,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倒也有趣。

一首传颂千年的诗,以三个不同的角度创作出不同的意境和内涵的作品,大约只有达到陈师曾先生说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个文人的标准才能做到。

这种境界正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表达,故而,苦禅先生题了“绝似香山老居士”以表达了他作画的目的和心境。

(作者为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

文章来源 |美术报

*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纪录片《百年巨匠-李苦禅》片段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与李苦禅之子李燕交谈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与李燕等人共同观看《百年巨匠-李苦禅》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美术篇》第四部总导演梁碧波,《百年巨匠》策划总监丁吉林与李苦禅之子李燕、孙燕华夫妇合影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与李燕夫妇合影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与李燕夫妇,女儿李欣磬合影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百年巨匠-李苦禅》文物出版社

监制 | 厚轩

编辑 | 易辰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音乐篇经典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百年巨匠》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百年巨匠》京剧篇“龙凤呈祥”及名家名段演唱会在梅兰芳大剧院成功演出

《百年巨匠》文献展隆重开幕 | 回望百年历史 致敬巨匠精神

关于我们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31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体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43家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