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多少聽過「BIOS」或「UEFI」這兩個名詞,知道它是電腦開機時最先啟動的某個東西,甚至在電腦出現一些硬體相關問題、無法開機,或是需要重灌系統、調整開機順序時,會有人建議你「進 BIOS 看看」或「去 UEFI 裡面設定」。

但這個通常在開機瞬間短暫出現、介面可能充滿英文或專業術語、看起來像個「神秘後台」的 BIOS/UEFI 到底是什麼東西?它有什麼重要的功能?一般使用者需要去動它嗎?以及,最重要的——到底該怎麼進入這個設定畫面呢?

很多人可能對 BIOS/UEFI 感到陌生甚至有點害怕,擔心亂按會把電腦搞壞。其實,了解它的基本概念和如何安全地進入設定畫面,是每個進階電腦使用者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對於進行某些系統設定或疑難排解非常有幫助。

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揭開 BIOS/UEFI 的神秘面紗,用白話的方式解釋它的基本作用,並提供幾種在 Windows 10 和 11 電腦上安全進入其設定畫面的常用方法!

(重要提示:本文主要教你「如何進入」BIOS/UEFI 設定畫面。對於裡面的各項複雜設定,若不完全理解其作用,建議保持預設值或謹慎操作,避免隨意更改導致系統不穩定或無法開機!)

內容目錄

顯示

1

BIOS vs. UEFI:基本概念(現在主要是 UEFI 了!)

2

BIOS/UEFI 的主要功用

3

如何進入 BIOS/UEFI 設定畫面?(Win10/11)

4

BIOS/UEFI 介面概觀與離開方式

5

結論:認識電腦的基礎,謹慎操作設定

BIOS vs. UEFI:基本概念(現在主要是 UEFI 了!)

首先,釐清一下名詞:

BIOS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是早期電腦主機板上搭載的一種韌體 (Firmware)。

負責在電腦開機時,執行硬體自我檢測 (POST)、初始化硬體裝置,然後載入作業系統。

介面通常是文字模式,只能用鍵盤操作。

有一些技術限制,例如不支援容量大於 2.2TB 的硬碟作為開機碟 (使用 MBR 分割區)。

開機速度相對較慢。

UEFI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統一可延伸韌體介面):

是取代 BIOS 的現代化韌體標準。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大約 2010 年代中期之後)的主機板和電腦都採用 UEFI 韌體。

優點:

圖形化介面: 通常提供更美觀、支援滑鼠操作的圖形介面。

更快的開機速度: 啟動過程更有效率。

支援大容量硬碟開機: 搭配 GPT 分割區,可以支援 2.2TB 以上的硬碟作為開機碟。

更佳的安全性: 支援「安全開機 (Secure Boot)」等功能,可以防止惡意軟體在開機過程中載入。

更好的硬體支援與擴充性。

雖然現在的電腦幾乎都是 UEFI,但很多人還是習慣性地把這個開機設定介面統稱為「BIOS」。 所以接下來的文章,我可能會交互使用 BIOS 或 UEFI 這兩個詞,但主要指的都是現代電腦上那個開機時的韌體設定介面。

BIOS/UEFI 的主要功用

這個「開機設定介面」主要負責和提供以下功能:

硬體初始化與自我檢測 (POST): 開機第一件事,就是檢查 CPU、記憶體、顯示卡、鍵盤等基本硬體是否正常運作。如果聽到開機時有「嗶嗶」聲,通常就是 POST 檢測到問題的警示音。

載入作業系統引導程式: POST 通過後,BIOS/UEFI 會根據設定好的「開機順序」,去尋找硬碟或 USB 隨身碟上的作業系統引導程式 (Bootloader),然後將控制權交給它,開始載入 Windows。

提供底層硬體設定介面 (Setup Utility): 這就是我們主要需要「進入」的部分。在這個介面裡,你可以查看和調整許多電腦最底層的硬體設定,例如:

設定/查看「開機順序」(Boot Order): 決定電腦要先從哪個裝置(SSD、HDD、USB 隨身碟、光碟機、網路)啟動。重灌系統時就需要調整這個。

設定系統日期與時間。

查看 CPU、記憶體資訊: 型號、頻率、溫度等。

調整 CPU/記憶體參數: 例如開啟記憶體的 XMP/EXPO 設定檔來讓 RAM 跑在標示的高頻率上;或者進行超頻 (Overclocking)(進階功能,新手勿試!)。

控制風扇轉速策略。

啟用/停用主機板內建的周邊裝置: 例如內建音效卡、網路卡、特定的 USB 控制器等。

設定安全性選項: 例如設定 BIOS/UEFI 密碼、啟用/停用「安全開機 (Secure Boot)」、設定 TPM (信賴平台模組) 功能(Win11 安裝需求)等。

一般使用者最常需要進入 BIOS/UEFI 的情況,通常是為了調整「開機順序」(例如要用 USB 隨身碟重灌系統)或是載入記憶體的 XMP/EXPO 設定檔。

如何進入 BIOS/UEFI 設定畫面?(Win10/11)

有兩種主要的方法可以進入這個設定畫面:

方法一:開機時瘋狂按特定按鍵 (傳統但看時機)

這是最傳統的方法,需要在電腦剛按下電源按鈕、螢幕剛亮起但還沒看到 Windows 標誌出現的那個極短暫的瞬間,快速且重複地按下特定的按鍵。

時機是關鍵: 因為現代電腦(尤其使用 SSD 的)開機速度非常快,這個可以按鍵的「黃金時間」可能只有一兩秒!常常需要多試幾次才能成功。

常見的按鍵:

【桌上型電腦】(特別是組裝電腦): 最常見的是 Delete (Del) 鍵或 F2 鍵。

【筆記型電腦 / 品牌電腦】: 各家品牌可能不同!常見的有 F1, F2, F10, F12, Esc, 或者 Delete 鍵。

如何確認?

觀察開機畫面: 在按下電源鈕後,緊盯螢幕!很多主機板或筆電會在畫面一開始短暫顯示 Logo 或文字訊息,其中通常會提示「Press [KEY] to enter Setup/BIOS」或類似字樣。看到提示的那個按鍵就是了!

查詢說明書/官網: 查看你的主機板或筆記型電腦的使用手冊或官方網站的支援頁面,通常會說明進入 BIOS/UEFI 的方法。

試誤法: 如果不確定,可以先嘗試最常見的 Delete 和 F2 鍵。開機時快速重複按壓其中一個鍵。如果不行,強制關機再試另一個。

可能的困難點:

速度太快來不及按: 如果你的電腦啟用了「快速啟動」(Fast Boot/Fast Startup) 功能(無論是 BIOS/UEFI 內的還是 Windows 的),開機自我檢測過程會被簡化或跳過,導致按鍵的有效時間窗口變得極短甚至消失。

USB 鍵盤延遲: 有些 USB 鍵盤可能在開機最早階段還未被完全初始化,導致按鍵無效。

延伸閱讀:Win10/Win11 BIOS 選單快捷鍵是哪顆?幫你統整每一家廠商不同快捷鍵!

這個方法比較看運氣和手速,如果試了好幾次都不成功,建議使用下一個更可靠的方法。

方法二:透過 Windows 的「進階啟動選項」(更可靠,推薦!)

這個方法是從正在運行的 Windows 系統中,設定讓電腦下一次重新啟動時直接進入 BIOS/UEFI 設定畫面。它不受快速啟動功能的影響,成功率最高。

操作步驟 (Windows 11 / Windows 10 路徑相似):

開啟 Windows「設定」(Settings) App。

【Windows 11 路徑】: 點選左側的「系統 (System)」> 點選右側的「復原 (Recovery)」。

【Windows 10 路徑】: 點選「更新與安全性 (Update & Security)」> 點選左側的「復原 (Recovery)」。

在「復原」頁面中,找到「進階啟動 (Advanced startup)」這個區塊。

點擊右側的「立即重新啟動 (Restart now)」按鈕。

系統會提示即將重新啟動,請先儲存好你正在進行的工作。點擊「立即重新啟動」。

(替代路徑): 你也可以按住鍵盤上的 Shift 鍵不放,然後同時去點擊「開始」選單 > 「電源」按鈕 > 「重新啟動 (Restart)」。效果相同。

電腦會重新啟動,並進入一個藍色的「選擇選項 (Choose an option)」畫面。

點選「疑難排解 (Troubleshoot)」。

點選「進階選項 (Advanced options)」。

在「進階選項」畫面中,找到並點選「UEFI 韌體設定 (UEFI Firmware Settings)」。

注意: 如果你在這裡沒有看到「UEFI 韌體設定」這個選項,可能表示你的系統是以舊版的 BIOS Legacy 模式安裝的,或者主機板本身不支援 UEFI。這種情況下你只能嘗試方法一(開機按鍵)。

點擊「重新啟動 (Restart)」。

電腦會再次重新啟動,這次就會自動進入你的 BIOS/UEFI 設定畫面了!

這個方法雖然步驟稍多,但成功率是最高的,特別是當你覺得開機按鍵不好抓時機的時候。

BIOS/UEFI 介面概觀與離開方式

介面: 現代 UEFI 的介面通常是圖形化的,可以用滑鼠點選操作(雖然鍵盤通常也能用)。介面外觀和選項佈局會因主機板廠牌(ASUS, Gigabyte, MSI, ASRock 等)而有很大差異。但通常會包含以下主要區域或頁籤:

Main/基本: 顯示系統時間/日期、CPU/RAM 基本資訊、BIOS 版本等。

Advanced/進階: 提供更詳細的硬體設定,如 CPU 功能開關、內建周邊裝置啟用/停用、SATA/NVMe 模式設定等。(新手建議少動此區)

Boot/啟動: 設定開機裝置的順序、啟用/停用快速開機、設定安全開機 (Secure Boot) 等。

Tweaker/OC/超頻: (通常在高階主機板)調整 CPU 頻率/電壓、記憶體頻率/時序 (XMP/EXPO) 的地方。(新手絕對不要亂動!)

Security/安全性: 設定 BIOS/UEFI 管理員密碼、開機密碼等。

Save & Exit/儲存並離開: 離開設定介面的選項。

離開 BIOS/UEFI:

通常在最後一個頁籤「Exit」或「Save & Exit」中。

你可以選擇:

Save Changes and Exit (儲存變更並離開): 保存你所做的修改並重新啟動電腦。(快捷鍵通常是 F10)

Discard Changes and Exit (捨棄變更並離開): 不保存任何修改,直接重新啟動電腦。(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改了什麼,或只是進來看看,建議選這個!)

Load Optimized Defaults / Load Setup Defaults (載入最佳化預設值 / 載入出廠預設值): 將所有設定恢復到主機板廠商建議的穩定預設狀態。

核心建議:在 BIOS/UEFI 中,如果你對某個選項不完全了解它的作用,就【不要】去更改它! 維持預設值通常是最安全的。如果只是為了設定開機順序或啟用 XMP/EXPO,找到對應選項修改後,選擇「Save Changes and Exit」即可。

結論:認識電腦的基礎,謹慎操作設定

BIOS/UEFI 是電腦硬體與作業系統之間的橋樑,負責開機時的硬體初始化與系統引導。雖然它的介面可能看起來有點「硬核」,但了解它的基本作用,以及學會如何透過開機按鍵或 Windows 進階啟動選項安全地進入其設定畫面,對於進行系統安裝、啟用記憶體效能設定 (XMP/EXPO)、或基礎的疑難排解都是非常有用的技能。

記住,進入 BIOS/UEFI 查看資訊是安全的,但修改內部設定則需要謹慎。如果你不確定某個選項的意義,保持預設通常是最好的選擇。

本站不開放任何商務合作,如有任何文章內的問題,請加入「討論社團」進行發問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