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你就该知道钱包可能被掏空了
诚然,像《以撒的重生》、《这是我的战争》《饥荒》等游戏素质非常出色,但是相比较那些赫赫有名的年度3A大作来谈还是略逊一筹。就举个在最简单的例子,在去年感恩节打折季时,《巫师3》年度版一度打折至94元。这其中包含了本体《巫师3狂猎》,付费DLC石之心,血与酒等多个内容在内,可以说这个价格非常良心。
《巫师3》这样内容量较大的精品游戏也仅要94元
但是如果《以撒的结合:重生》敢在STEAM上把价格卖到98元,估计会有无数玩家吐槽:“巫师3年度版都只要94,这玩意凭什么这么高价?”“GTAV都只要100出头,这货敢卖98元”?然后被众多特价3A大作对标,陷入舆论纠纷。
双方用户的价格不等式
其实从某种方面来说,对于商城的建设以及闭环链的培养来说苹果还是要高于STEAM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用户培养和用户运营策略。当然,这其中最大的区别也在于双方的载体,iOS用户愿意花几千元的高价,用丰厚的溢价去购买苹果设备,这其实已经包含了一种用户挑选的意义在其中。
更多的玩家则是抱着“几千元的设备都买了”的心态去观望APP商城时,对于零头的几十元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但是,如果用户从APP中收获到了付费的优越性体验后,会让用户产生“这几十元还是值”的想法, 从而让iOS用户一直产生付费粘性,也正是如此,像《这是我的战争》、《以撒的结合:重生》还是精准的控制在98元的价位上。
STEAM作为PC端上的一环,最起码对于国内玩家而言并不是核心中的核心。而STEAM国区因为一直要对抗盗版的存在,培养国内玩家的正版付费能力,才将价格一直打到非常廉价的情况。而目前来看大部分国区STEAM玩家已经将打折视为常态,当一款产品不打折时销量会下滑,而到了打折季,销量立马飙升。且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说iOS用户的消费能力更强,只是PC用户或许更为有经验,对价格的理解会更不一样。
iOS的精品化的策略
一般而言iOS上的高价付费游戏质量都相当不错,在付费榜前列的游戏上,抛开一些国产坑钱手游以外,大部分玩家都能看到很多眼熟的精品游戏。例如《我的世界》《饥荒》《地狱边境》等好评不断的精品游戏。而除了一些端游移植的游戏以外,主打移动端的《纪念碑谷》《Cytus》《聚爆》等游戏也有不错的销量。
可以说正是苹果APP编辑持之以恒的精品推荐战略,让玩家感受到了精品游戏的美妙之处。换句话说,也就是苹果编辑推荐的游戏,虽然价格高,但是玩起来确实爽,和大部分国产手游完全不一样。而正是这些长久的培养,让iOS用户对于高价游戏并不排斥,甚至隐隐中有所期盼。因为他们知道价高者必有其道理,而《纪念碑谷》这种堪称艺术品的游戏出现,也告诉了所有玩家:移动端的游戏并不仅仅是坑钱,也有精品出现。
《纪念碑谷》无论哪方面来看都无愧艺术品之称
而对于《以撒的结合:重生》《这是我的战争》等移植游戏价格高至98元,从评论上来看,最起码付过费的用户大多数都是好评居多,从这方来看,iOS的精品化也是非常成功的,最起码用户愿意为好内容而付费,这对于商城和游戏开发商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最重要的一环:移动端
让我们把话题回到原点,为什么iOS上移植的游戏能够卖出堪比打折后的3A大作的价格?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便利性。无论是《这是我的战争》还是《饥荒》还是《以撒的结合》等等移动端游戏,不要忘记,对于iOS玩家来说他们可以在iPAD甚至iPhone上就能够轻易的玩耍。
无论是主机游戏还是PC游戏,大家意料之中的台词都是“我回家后一定要试一下新套路”“我忽然有个好点子,我要救下厨子,回家我立马实验”,这些都是普通的端游玩家。而对于这些购买了移动端游戏的玩家来说,他们可以在游戏的灵感来了的时候,和朋友讨论之后能够瞬间掏出手机OR iPAD进行游戏,测验套路,这才是最具有卖点的地方。除此之外,亦或者坐车/地铁的时候玩一款精品游戏消磨时间,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到极致。
而前不久发售的任天堂switch主机也是主推移动游戏的翘楚,甚至你能够走在路上来玩一波《老滚5》,是不是想想都刺激?甚至在switch发布会公布的时候,引爆了业界的新一波狂潮。无数媒体纷纷赞扬任天堂天马行空的思路,让游戏回归到了便捷和分享快乐的时代。而众多移动精品的游戏出现,也似乎在证明这一观点。
其实再回头看一下这些游戏的评论便能够发现,其实很多高价购买iOS端游戏的用户,他们都曾经在其他平台购买过这个游戏。只是在移动端能够获得不是那么差劲的体验支撑着他们溢价购买游戏的欲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钱去购买游戏的数据,终究有人愿意为体验快乐的游戏买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