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1](unit),在物理學及數學上,是由慣例或法律定義和採用的某一「基礎物理量」或「基本計數基準」的確切量值或數值,作為公認的測量標準。單位的給定皆屬人為,常伴隨著某種表示法,例如公尺、秒、公斤等,以方便人們在溝通某一量時有共通的概念。

計量單位上級分類度量、​純量、​individual quantity 所屬實體單位制、​quantity value 話題方面量 研究學科計量學 NCI Thesaurus IDC25709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4月5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計量單位"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計量單位(unit of measurement,measurement unit[2])又稱度量單位[3][註 1],為單位的具體統稱,為人類計算一個數額的方法。例如,在數字中,單位一般為「1」;在計算長度的時候,單位可以是「奈米」、「公釐」、「公分」、「公寸」、「米」、「公里」、「光年」等;在計算時間的時候,單位可以是「微秒」、「秒」、「分鐘」、「時」、「日」、「星期」、「月」、「年」、「世紀」等。

目次

1 單位制

2 基本單位

3 導出單位

4 組合單位

5 計量單位混淆引發的事故和災難

6 備註

7 參見

8 參考文獻

9 外部連結

單位制

編輯

主條目:計量單位制

由選定的基本單位和它們的導出單位組成的一系列量度單位的總稱。

基本單位

編輯

主條目: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

各種物理量都有它們的量度單位,並以選定的物質在規定條件下所顯示的數量作為基本量度單位的標準,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的學科中,基本量的選擇何以不同。如物理學上以時間、長度、質量、溫度、電流強度、發光強度、物質的量這7個物理單位為基本量,它們的單位依次為:秒、米、公斤、克耳文(克氏)、安培、燭光、莫耳。

導出單位

編輯

主條目: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

由於基本量根據有關公式推導出來的其他量,叫做導出量。導出量的單位叫做導出單位。如速度的單位是由位移和時間單位組成的用「m/s」表示。

組合單位

編輯

由其他量的單位組合而成的單位叫做組合單位。如壓力的單位帕斯卡(Pa)可以用力的單位牛頓(N)和面積的單位平方公尺(m2)組成,即:牛頓/平方公尺(N/m2)。

計量單位混淆引發的事故和災難

編輯

火星氣候軌道器墜毀事故:因噴氣推進實驗室與承包商洛馬公司之間將英制單位,公制單位混淆,致使軌道器在入軌火星時進入了錯誤的軌道,最終在稠密的火星大氣中解體。

加拿大航空143號班機事故:因機組人員加油時混淆英製與公製造成飛機飛行中燃料耗盡,最後滑翔降落在一個廢棄軍用機場

大韓航空6316號班機空難:機組人員誤將1500公尺理解為1500英尺而貿然操縱飛機下降以致飛機失速墜毀

備註

編輯

^ 計量(拼音:jì liáng,注音:ㄐㄧˋ ㄌㄧㄤˊ,粵拼:gai3 loeng6)或度量(拼音:duó liáng,注音:ㄉㄨㄛˋ ㄌㄧㄤˊ,粵拼:dou6 loeng6),此處作動詞,讀音從動詞讀法。計量的量讀「拼音:liáng,注音:ㄌㄧㄤˊ,粵拼:loeng6」,是「計算度量」;但,計量的量若讀「拼音:liàng,注音:ㄌㄧㄤˋ,粵拼:loeng4」,是「計算數量」,見:量 、量。漢語沒有動名詞,動詞與名詞不分立,是謂「名動包含」理論。

參見

編輯

度量衡

國際單位制

國際單位制前綴

漢語外來詞

UCUM

長度

計量

參考文獻

編輯

^ 存档副本. [202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3).

^ "measurement unit".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Metrology – Basic and General Concepts and Associated Terms (VIM) (in English and French) (3rd ed.). Joint Committee for Guides in Metrology. 2008. pp. 6–7.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607012159/http://www.bipm.org/utils/common/documents/jcgm/JCGM_200_2008.pdf

^ 存档副本.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外部連結

編輯

羅馬(即奧斯曼)和埃及度量衡之間的算術轉換習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從1642年的手稿,在阿拉伯語中,這是有關單位的測量.